完善全球治理 中国是“思想家”更是“行动派”
2019.12.31

    2019年底,国际社会发生的两件事引发人们普遍忧虑。

    一是,由于美国阻挠,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因法官人数不足而陷入瘫痪,多边贸易体制遭受“最沉重打击”。二是,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虽然延长两天会期,却依然无果而终。两者看似没有关联,实际上折射出一个共同的难题,即全球治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。

    近年来,受逆全球化、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等因素影响,国际社会在应对主要风险挑战时,越发难以达成共识。究其原因,在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不适应国际格局变化,不适应新兴经济体群体性崛起和话语权提升的要求,代表性和公平性出现不足,二战后由西方主导打造的世界治理体系和规则日益与时代脱节。与此同时,个别西方国家为维护霸主地位,对新兴国家采取打压、遏制等措施,甚至拒绝承担应有的国际责任,不断“退群”,导致全球治理困境不断加剧。

    近年来,中国从维护自身发展权益和国际社会共同利益角度出发,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机制变革,提出了一整套理念、构想和行动方案,目的是打造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体系,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。

    比如,中国支持联合国进行改革,推动其更好适应全球治理新要求;倡导世贸组织在公平公正基础上实施必要改革,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,保障发展中国家发展利益和政策空间;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份额与治理改革,切实反映国际格局变化;倡议G20等主要多边机构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、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作出更大贡献。

    特别是2019年以来,中方多次在重要国际场合围绕完善全球治理提出一系列建议主张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3月访问法国期间,就破解全球“治理赤字”“信任赤字”“和平赤字”“发展赤字”提出一系列富有见地的论断。在G20大阪峰会期间,习主席强调,要推动G20将发展置于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优先位置,在包容发展、基础设施建设、数字经济、气候、环境等问题上照顾发展中国家合理诉求。这既体现出中方对完善全球治理的深刻思考,也展现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责任担当。正如英国学者马丁·雅克所评价的,中国已成为新型全球治理模式的主要推动者。

    推进全球治理变革,中国历来是“行动派”。从6年前提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到发起创建亚投行等新型多边金融机构;从提前3年兑现节能减排承诺,到推动主要多边机构改革,中国用实实在在的努力,不断为全球稳定发展注入正能量。以“一带一路”建设为例,截至2019年10月底,中国已与137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签署了197份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合作文件。世界银行2019年6月发布报告称,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全面实施可使全球贸易增加6.2%,沿线经济体贸易增加9.7%,全球收入增加2.9%。在全球增长陷入低迷之际,“一带一路”无疑为提振国际贸易与投资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
    需要指出的是,中国参与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,并不是要推倒重来、另起炉灶,而是与时俱进、创新完善。这一目标确保了中国主张能在最大程度上兼顾各方利益,因而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和好评。

    以应对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危机为例,中方已联合欧盟等40个成员提交关于上诉机构改革的提案,以最大程度凝聚共识,推动问题解决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总裁格奥尔基耶娃2019年11月访华时表示,IMF愿继续实施有效改革,提升新兴经济体分量,同中方加强合作,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更好发展。这一表态是对中国相关多边机构改革倡议的积极回应。

    当前,国际社会面临的发展挑战不断凸显,破解全球治理困局刻不容缓。中方愿与各方一道,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精神,既当“思想家”,更做“行动派”,继续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,为世界和平稳定提供制度保障,为国际社会创造更多利益福祉。(国际锐评评论员)

版权所有 © 辽宁远东钢铁集团 1995-2010 保留一切权利 辽C2-20101105号   瀛海威倾情制作